欢迎访问廉洁在线 今天是
  • 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交通旅游 >> 正文

永丰殷家大院里的家规祖训故事

来源:廉洁在线作者:九寨沟县南坪镇纪委副书记 王杰发布时间:2023-08-28 分享至:

       2016年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栏目第二季以《疏财重义》为核心内涵,专题讲述了永丰殷家大院下寨村人遵循《君子喻于义》价值取向相关报道。殷氏家族在九寨沟县南坪镇永丰下寨村绵延400余年,历代繁荣,人才辈出,根源便于在代代坚守了殷氏族人的家规祖训。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在陕西汉中市博物馆考察时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传承重要指示精神,深切感悟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重托,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实效。近日,九寨沟县南坪镇纪委工作人员探访永丰殷家大院,追寻古训记忆,挖掘了这个家族迄今留在古镇上的一个个家规祖训故事。
 

永丰殷家大院下寨村宅门入口(剪影)

       疏财重义的殷家人
       永丰殷家大院位于九寨沟县南坪镇下寨村,清光绪年间殷氏族人修建,是典型的川西北传统民居,房屋呈四合院布局,为穿斗式全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屋面覆以青瓦,窗户、房门均刻有寓意吉祥的雕花。永丰殷家大院建筑结构稳定,保存比较完整,建筑雕刻精美,寓意深刻,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说起这座建筑,首先要提的是殷家的始祖殷射(老辈)殷卯(晚辈)叔侄,明朝崇祯天启年间(1638年岁次己酉),从文县镇羌寨来九寨沟(古名南平)永丰乡(原名黑戈郎,含达戈、黑戈、金戈3个藏兵部落)和本地藏民做商贸生意,做油盐、丝绸等生活用品。这样年深月久与藏民渐熟,关系融洽,他们便在在永丰下寨买地数亩,选好如今的永丰殷家大院之地址,修房造屋,定居下来,清光绪时期,建成永丰殷家大院。

       永丰殷家从始祖开始注重做人、做事的原则、规范。经过多少年的积累,殷家结合自家的行为规范,遵照朱夫子治家格言行,立下家训:“奉行崇德,耕读为本,织营为业;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诚为本,以勤为荣,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疏财重义,多行善事,恶事莫为。”品重上庠,书香泽远;疏财重义,流芳百世。

       殷家人在家训的形成和坚守中,如何约束子女后人的?如何践行这些规矩的?

       2023年8月23日,九寨沟县永丰殷家大院内的一间办公室内,殷家第16代传人、58岁的殷冬青谈道:

       兴办教育 传承文脉
       晚清时期,殷氏贤人殷文达应中举国子监,成为太学生。后归田回乡,他本着太学士的典范,扩建了殷家大院,创办私塾,设立义学,免费收读周边贫寒学子,殷氏族人的义行和品德受到当朝和四乡八里的广泛赞誉。光绪二年,朝廷特赐“品重上庠”牌匾,以褒奖他们兴办教育,传承文化的卓越精神。

       以德化人 关怀社会
       清朝康熙年间,殷氏族人殷元福荣登翰林学士之位,他和后世族人不惜以自家钱财为民办事,扶危济困,终身弘扬仁义之风,注重修身养性,广受百姓景仰。这种“疏财重义”的美德代代相传,成为家规祖训之一,教诲族人感染乡邻。几百年来,下寨村涌现出多位“疏财重义”楷模,他们的高尚行为饮誉四方。

       人文关怀  尊重生命
       殷氏楼子楼下常备棺板,专供流动和无家可归的亡人收敛使用,以避免尸体暴露在外。另外划出上下棺山土地数十亩作为坟地,慈善地安葬寨中人和无家可归冻饿、病逝者。

       关怀饥寒 治愚济困
       殷氏楼子楼下右侧设一舍饭室,每日供应两餐,随时欢迎乞讨者或饥渴行人入内就餐。曾有一位面容和蔼的年迈半百妇人流落经过慈善堂时,衣不蔽体。当时被主持殷氏老太太发现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丝绸衣物脱下,让给她穿着,又以饭食相待,令妇人感激涕零,跪地道谢。

       如遇到饥荒年间,或瘟疫流行时期,殷氏祠堂常用大锅熬汤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就这样暑往寒来,年复一年,从无休止。当时四邻八方的群众,纷纷称赞殷氏为慈善家族。乞讨的人,殷家一年四季舍饭一天两顿;冬舍衣衫,夏舍饭,一年四季舍棺板。

       传承家风 延续美德
       几百年来,秉持“疏财重义”的传统,使下寨村质朴的民风代代相传,邻里融洽,长幼和顺。下寨村口的明清建筑“慈善堂”见证了过去瘟疫流行时,村人在此“熬制大锅汤”,治病救人,心系桑梓。下寨村殷德清等众多医德高尚的医生,践行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德术兼备。

       探访殷家大院 追寻古训记忆
       殷家第16代传人殷冬青陪同南坪镇党委书记张宗祥踏入永丰殷家大院。大门正上方有“吉人天相”匾额,左侧墙上展示着殷氏族人的合影,右侧石刻简要介绍了永丰殷家大院的历史,以及殷氏族人的琵琶弹唱表演合影。2019年1月9日,四川省政府将永丰殷家大院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永丰殷家大院(剪影)

       走进殷家大院,穿斗式全木四合院布局,一进两院,呈品字型,建筑分为前庭和后院,左右两端各为耳房;大门口上有一匾额曰“吉人天相”,二道门有四世同堂的匾额。前院正房八扇雕花大门技艺精湛,吉祥图案栩栩如生,大门上方悬挂“积善余庆”匾额。穿过长廊进入后院,中为大厅做祭祀、议事、会客之用,内院正厅上有纯金字匾额“品重上庠”四字,表示品学兼优的意思。这些都是清政府对殷氏门中以慈悲为怀,救苦救难,资助乡邻等高尚品德的嘉奖。中厅两侧为耳房,为义学堂和族内长辈住房,殷家大院至民国时期一直为蒙学义私之所。正房三间,有中门、侧门,中门两边是板壁,板壁上方为方格花木窗,窗户、房门均刻有寓意吉祥富贵的花、鸟、走兽。
 

永丰殷家大院后院(剪影)

       殷家第16代传人殷冬青解说道:殷家大院四合院内设有殷氏祭祖祠堂,每年除夕(腊月三十夜)不论仅干沟、河坝,凡是我殷氏门丁,都要聚集四合院内,举行祭祖活动,场面可谓壮观热闹,从正房到院坝,摆条桌七八张,一切准备就绪,按照古规行祭祖礼,按辈分以次序排列,先炳香烛,叩首行礼,祭祖闭毕,按照辈分依次入席,进行聚餐(表示吃团圆饭),上菜端饭,饮酒、互祝平安,畅谈家族事务,处理家族纠纷。祭祖时有“三世同堂时”“四世同堂时”长辈给晚辈讲家规,传祖训,勉励后人,自立更生,奋发图强,助人为乐,耕读传家,谦恭处世等训诫,春节期间,家族不分男女老幼,在院内弹唱歌舞,尽情欢乐,共庆佳节,这种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

       特别是在2006年春节(正月初),整个家族47户,200多人不分男女老幼,五世同堂,聚集在殷家大院请来了摄影师,摄影录像,按照古规举行祭祀礼,礼毕,按户按辈,由长者分别讲话,互相祝贺,以示四季平安,吉祥如意。随着祭礼的进程,紧跟地方历代的风俗变化,习惯地进行歌舞弹唱活动,热闹非凡的场面蔚为壮观。
       
       殷家第16代传人殷冬青说道:把殷氏族人家规祖训匾联雕琢在大院各处,以及通往殷家大院村寨主干道两侧,就是在体现家族文化同时,让后人时时不忘家规祖训,疏财重义,和善做人,谨慎做事。

       崇尚诗书 人才辈出
       殷氏祖上崇尚诗书,以德为磬,自筹资金办私学,特别是学生时代,从小就培养本族子女和异姓子女学文化,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延续至今,从而人才辈出,代代有能人。

       在明清两代,任过文职的有太守,武职的有将军,万户侯、千户侯。发祖荣膺耆宾,仲选祖例授国子监太学生。在文县,清代曾祖文达例授国子监太学生,祖殷开恭、殷克忠,授庠员二名,赏赐兰衫顶戴。

       近百年来,从民国起,当过乡约、保甲长数人,行医、教书多人;解放后在县级机关、局级部门、乡村级等各行各业担任职务的比比皆是。代表人物如:殷元培,男生于光绪元年岁次乙亥。殁于民国九年岁次庚申。享年四十六岁。一生从事医疗事业,医术精湛,一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堪称医士楷模。殷惠元,男生于光绪庚寅 年殁于辛丑年享年七十一岁。民国知名人士,佛教的主要人物,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一生慈悲为怀,爱做善事,怜悯穷人。治病救人,德高望重,令人敬仰
 

九寨沟县南坪镇下寨村琵琶展演中心   

        传承优良家风  乡村振兴谱新篇
       
殷家第16代传人殷冬青现年58岁,1998年至2006年,历任原永丰乡副乡长,2002年至今,任下寨村支部书记。在上级党委政府关怀下,殷冬青带领下寨村群众,紧扣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县委“三地一典范”的发展目标,传承殷氏家规祖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做实“文农旅融合”文章,提档升级村内基础设施,传承非物质文化南坪小调《采花》琵琶弹唱,保护利用永丰殷家大院,已发展特色农家乐2家,精装宾馆、客栈22家,日接待客房床位达623个床位。百年殷家,承古启新。如今的永丰殷家大院正蓄势发力,书写下一个辉煌。
 

通往永丰殷家大院巷道(剪影)

       “永丰殷家大院家规祖训不仅是教育殷家后人把疏财重义作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处处为他人着想,君子重于义的价值取向,代代传承重品尚义,普善济人,宽厚待人的良好乡风和家风,形成了下寨村的道德基石和文化清风;也是教育我们每一个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一定要把规矩挺在前,把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只有忠诚做人、规矩办事,才能不断影响和带动民风、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也才能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九寨沟县南坪镇党委书记张宗祥说。

       备注:文献资料来源《殷氏家族历程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