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洁在线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人员查询
投稿邮箱:ljzxsc1@163.com 新闻热线:028-86646567
网站首页
热点资讯
法治在线
文化教育
廉政课堂
环境卫生
廉洁文化
三农聚焦
企业观察
交通旅游
社会民生
榜样力量
1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甘孜州乡城县然乌乡:进家庭听呼声,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来源:廉洁在线
作者:乡城县 王伟、倪欣鹏、吴远胜
发布时间:2025-06-12
分享至:
2022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的号角在甘孜大地吹响以来,乡城县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五单服务机制等做法,在此基础上,然乌乡也推出了“然乌星火”“声彩然乌”“乡村干部考察团”“然乌书屋”等系列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反复进“家庭”,精准落实“二互动”、“三宣传”、“四问清”、“五联谊”的12345工作法,组建了1个石榴籽工作中心,4个石榴籽工作室,4支石榴籽工作队,会同9个联系点单位111名干部全覆盖联谊结对323户农户,不断开展入户联谊、收集民意、加深情感交流等,取得很好效果。
就在纳木村,通过反复入户,纳木村村民表达了对养牛、民宿、暖棚蔬菜等项目的发展意愿。在详细的群众“点单”的发展意愿摸排中,72.3%倾向发展畜牧养殖业,其中养牛项目支持率达58.6%,再由联谊干部收集反馈到村石榴籽工作室,最后汇总到乡石榴籽工作中心,工作中心接单后,然乌乡从市场需求、农户愿望、养殖技术、助农增收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学习讨论和分析研判,最终在村活动室召开“四议两公开”确定西门塔尔杂交小黄牛养殖项目。
养殖项目确定后,然乌乡积极向原乡村振兴局、农牧农村局、审计局、科协等反馈争取,由职能部门“解单”,最终争取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财政奖补资金43.2万元,用于采购西门塔尔杂交小黄牛,并建立“5321”可持续发展模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西门塔尔杂交小黄牛茁壮成长,参与项目的农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000余元,同时也正带动周边村庄,逐步实现全乡牲畜良种迭代更新。这一项目经群众“评单”,满意率达100%,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
同样,在东尔村,一条条村道穿村而,花儿迎着春光蓄势待放,栋栋白藏房犹如珍珠,镶嵌在绿山脚下,眼前的乡城县然乌乡东尔村,宛若天阁散落人间。从过去的的“脏、乱、差”到现在的“清、新、美”的嬗变,说起原因,村民们都说,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以来,村里的乡风文明“微积分”超市政策好,让东尔村里变了个样。
由于历史习惯,在过去的东尔村,很多村民都把“脏、乱、差”当成很平常的事情,即使偶尔有爱好干净的人户,还被其它村民说闲话,说什么“挣面子、爱假打”之类的话。
对此,村“两委”也出了一些规章制度,就是对一些不爱卫生、不文明行为进行罚款处理。这样一来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收益甚微,很多村民处于被动的“夺一哈跳一哈”的局面,治标不治本。如何破除陋习,让喜事新办,倡导文明新风,成了村“两委”和当时驻村工作队的首要任务。
联谊干部在开展进家庭听呼声的过程中,在充分调查村情民意的基础上,与村“两委”商议,接受乡政府建议在全村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活动”,同时一改过去的以罚为主的老方式为以奖促改的新办法,由此全乡首个乡风文明“微积分”超市开始运营。
家风家教是家庭文明的基石,更是基层治理的“润滑剂”。缺乏良好家风家教的家庭,往往因琐事引发矛盾,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与痛点。然乌乡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战场,主阵地在基层,一次,联谊干部在常态化走访中发现,一户村民与邻居因修葺围墙产生纠纷——邻居未告知便使用了她家堆放的石头,双方因此发生争执。
联谊干部敏锐意识到,这不仅是简单的邻里矛盾,更暴露出两家缺乏“以和为贵”的家风传承。此后,联谊干部多次上门,既从法律法规层面厘清权属,更以“远亲不如近邻”的乡风民谚为切入点,引导双方回忆往日互助情谊。经过多次调解,两家最终冰释前嫌,更在联谊干部倡议下约定“修屋借物必告知、红白喜事共帮衬”。
联谊干部通过“调解一事、教育一片”的方式,将家风建设融入矛盾化解全过程,既解决了具体纠纷,更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传递了“家和万事兴”的价值观。同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和认同度,进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然乌乡还积极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开展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走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等方面的内容,有效引导辖区内群众正确理解民族政策,全力提升全乡辖区内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认同感,全方位推动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深入全域。
在此基础上,为推动乡村两级干部的使命担当,今年3月8日,然乌乡组织开展了“然乌星火”乡村干部能力提升活动,该主题活动包含上午村干部理论朗读,提升通用语言宣讲能力及下午乡干部阅读分享,提升读说写讲能力两部分,期间,还穿插问题抢答环节。通过活动的开展,乡村两级干部、后备力量及党员代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强化纪律意识,提升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的服务能力,也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着力营造全乡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东尔村在精准入户后收集到有老年人的家庭都有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点的呼声,热麦村收集到户级政策知晓度滞后的问题,克麦村收集到红白事有升级操办的风险,也催生了全乡首个村级老年日间照料点的落地使用、户级“最后一米”信息公开栏上墙、红蓝台账解困机制搭建、一周一督查有效运行、红色查呈服务队走村进田……
从群众联谊到民意收集,再到收集意愿反馈解决,然乌乡随着一桩桩项目的落地、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办理也成为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在解决群众实际发展愿望的基础上,也提高了乡村干部对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使用和宣讲能力,在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拓展了干部发展农村经济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边界,增强了干部爱农、重农、兴农的情怀,也激发了群众对本村发展的积极参与。
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然乌乡建立乡级共富联合体—净美查呈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970万元,盘活乡内闲置资产,闲置土地36亩,打造然乌山河shop农特产品销售体验馆、山水涧乡村酒店、共富微基地,搭建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同样,在进家庭听呼声的过程中,了解到农户就近就地务工意愿强、务工群体占比较大、乡域实施项目较多机遇较好的实际,然乌乡搭建乡级共富平台—雪列则瓦劳务合作社,积极引导村民劳务输出。在此基础上, 围绕“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然乌乡探索多条共富路径,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就业信息推送、公益岗位开发等搭建多样务工平台,推动群众稳岗就业。目前,辖区项目建设社吸纳务工170余人增收达160万余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05人增收72万元。
下一步,然乌乡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为主线,通过12345工作法,通过采用户级家风家教建设、推广家庭会议和示范家庭培育等方法,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家庭”,在树立了爱老、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的基础上,不断关注群众呼声,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心手相牵,五曲同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家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奏响各民族团结奋进、同心同向、繁荣发展、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时代乐章。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