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洁在线 今天是
  • 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教育 >> 正文

巴师附小:着力打造革命老区科技教育样板

来源:廉洁在线作者:巴师附小办公室 审:陈然发布时间:2024-06-15 分享至:

       5月28日,全国中小学科技教育专家调研工作组来到巴师附小,对该校科学教育理念观念、工作机制、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与实践、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崔鸿等专家高度肯定了巴师附小科学教育工作,一致认为,该校科学教育方向明确,教育理念观念清晰;科学课程建设体系化、层次化、阶梯化,突出了基础性和延伸性;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契合课标理念,实用性强;科学教育氛围浓厚,措施有力,活动丰富,特色突出。专家组还对该校科学实验室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学科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今年2月,巴师附小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成为我市唯一入选的学校。此前,该校已经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立足“三个聚焦”,强化科创育人意识,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强化科技教育。申报成为实验校后,巴师附小紧锣密鼓开展实验校各项建设,并顺利迎接省内科学教育专家调研指导,科学教育各项工作受到了省内专家的高度肯定。

       “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让我们备受鼓舞。”巴师附小党总支书记陈然说,该校将乘实验校建设东风,着力打造革命老区科技教育的巴师附小样板。
探索老区科技教育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论述了科学教育的意义、内涵和方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为新时代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巴中地处秦巴山区、革命老区,科技基础薄弱,如何以实际行动积极回答“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命题,成为巴师附小近年来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该校始终以探路者、先进者、引领者的姿态,推动科技教育各项工作,积极探索老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路径。

       立科学信仰,育科创少年,成为巴师附小科学教育的核心育人理念。学校立足这一理念,推出了“1457”科学教育实施路径。“1”即育人理念;“4”即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核心要素;“5”大具体行动为科学教育生态共建行动、科学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科学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巴山小科学家”培育行动、家校社协同科学实践建设行动;“7”种教学路径包括学科课程、馆校共建、家校共育、科技社团、研学实践、科普活动、科技竞赛。

       “构建符合新课标的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3月13日,在四川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基于新课标的小学科技创新活动构建与实施研究》开题论证会上,课题主研、巴师附小党总支书记陈然说,该校积极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努力构建革命老区科学教育新样态,为巴山小科学家播下科创种子、育好科技幼苗、点亮科学梦想、插上腾飞翅膀,奋力开拓出一条科学教育的生动实践之路。

       学校坚持素养导向、协同推进、实践创新,形成齐抓共管、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科学教育新格局;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探索改革评价方法,形成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评价办法,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打造全市青少年科学教育高地。

       为此,巴师附小把科学观念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把科学教育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内培外聘科技教育师资,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评价机制,加大科学教育投入,在课堂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和实践教育环境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科学教育重在课堂,而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有精品课程,有创新的教育评价方式方法,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巴师附小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着力强化科学教育,创建“三提升三协同三赋能”科学教育模式,即推动学生思维提升、能力提升、态度提升,实现教育目标提升;促进课程、社团、竞赛项目式阶梯化协同;以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教育空间为科学教育资源赋能。

       学校注重科学教育的创新和实践,构建巴师附小“1+3+X”科学课程群,推进多层次、全方位育人。“1”是落实普及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国家课程);“3”是专家、名师团队开发凸显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的校本课程《一片巴山叶的故事》《一滴巴江水的故事》《一颗航天种子的故事》;“X”则是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设施设备和师资情况,开设编程、无人机、航模、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思维等10个科学教育课后服务特色课程。

       学校以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小学“疑思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形成了“思辨+合作+实践”的科学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辨,努力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辩论,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事物的本质,用实验验证探究路径,用生活常识验证科学理论。学校还以项目化学习、STEAM教育等跨学科学习作为科学教育实施的特色路径,积极探索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项目,注重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则上应不少于10%”的教学要求,全面深化学校信息科技、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成果,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实践范式。

       学校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深化学校教学变革,注重“学教评一致性”,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深度思维;探索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了“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期末评价”的科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互评与师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序组织开展科学课堂教学评比、科学团队赛课、科学精品课等活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改进实验教学,开展实验操作、教具改进等相关案例征集;实施科学素养命题、素养作业、分项等级评价等探索,举办科学素养评价主题研修和调研活动,实现巴师附小建立了以“科学教育副校长+科学教育指导专家+科学教育辅导员+科学教育专兼任教师”的高素质科创师资队伍,学校现有科学教育副校长1人、科学教育指导专家4人、科学教育校外辅导员26人、科学教育专兼任教师56人,学校成立龚兴媛科学教育名师工作室,每年培育学科带头人10人,培训一线科学教师、实验管理员400人次,从借助“外力”和推动“内力”两方面入手,积极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推动科学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

       巴师附小着力为学生打造观察空间、记录空间、探究空间、创造空间、展示空间,斥资打造科创教育展示中心、物候观测园、道地巴药园、科学实验室、3D创意编程室、科学探究室、手工制作室、电脑制作室、趣味科创室。学生可在空中农场种植太空蔬菜,在四季花园进行物候观测,在VR实验室体验虚拟现实,在手工制作室体验创造之美,充分满足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现实需求。

       今年5月,四川高显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国药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泰美克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羽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继与巴师附小签订协议,成为该校的实践基地,为学校师生提供校外科学教育实践环境。此前,该校已与巴中市科技馆、巴中市气象局、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教育基地、天池部落科学教育基地、水宁寺素质拓展基地、大和枳壳科普实践基地、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鑫亚商显光电有限公司8个校外实践基地签约,致力打造馆校园区企业共建共育的立体科学育人环境。学校每学期遴选200余名学生到巴中中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农科院、泰美克、高显科技等企业参与科研实践,开展道地药材姜黄、枳壳系列科学探究,实现科学教育小初衔接贯通。

       巴师附小与全国中小学科学实验校第36协同组东中部学校,以及香港慈云山天主教小学、重庆北碚区朝阳小学等结对学校,搭建科学教育资源共享、师资共培和课程共建平台,构建区域协同育人共同体,推进评价体系、教学改革、中小学STEAM课程和创客教育不断迭代升级,打造共商共研、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格局。

       学校一直坚持家校共育,打造了“家长上讲台”品牌,每周三晚为家庭科学实验探究日,着力推行科学教育课外实验,开展家庭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自主实验,探究实践。该校还定期组织家庭实验典型案例评比,每年推广家庭实验典型案例30个,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开辟科学探索的“第二课堂”,促进校家社协同育人。

       走科技特色之路,扬素质教育之帆。巴师附小着力丰富科创实践活动,从2021年起,每周五开展一次“专家进校园”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科普校园行活动,每年4月举行科普研学活动,每年评选“巴山小科学家”30名、提名奖若干名,实现在有潜质学生的发现方式、培养路径上取得实效,为巴中教育培养更多早期拔尖创新人才。

       巴师附小打造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科学社团,构建“阶梯式”科学社团课程体系,现开设创意拼搭、科艺制作、动画编程、无人机、航模、机器人、科学探究实践等10余个门类不同的科技社团,开展道地药材姜黄、枳壳系列科学探究,培养学生三种意识、四种能力。
学校打造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和宣传平台,定期开展集科学演讲比赛、科学脱口秀、创新项目博览会、科学游戏体验等于一体的科创嘉年华活动,打造学生喜欢的科学博览盛会。

       每年10月,是学校固定的学生科技节举办时间。科技节期间,学校组织开展科学论坛、科创运动会、科普阅读书目推荐、创客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创意大赛等活动,增加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举办科技运动会、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人工智能大赛等10余个竞技赛事,每年参赛学生累计达2000余人次。2023年,学校荣获第五届巴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摇篮奖,学生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实验嘉年华等活动中揽获多个一等奖,获奖人数名列全市第一。

       近年来,巴师附小陆续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回家乡为学生作科技讲座,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时常寄语母校学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也对学校“巴山小科学家”殷切鼓励,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索科学的种子。

       “我们将继续聚焦教学与服务、用好社会大课堂、做好改革衔接,着力推动科学教育质量升级。”陈然说,未来,学校将强化科创育人观念,弘扬科学家精神,奋力开拓科学教育的实践之路,为建设“一市四区三地”贡献巴师附小力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