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洁在线 今天是
  • 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浅谈对八项规定的理解与认识

来源:廉洁在线作者:何杨发布时间:2023-12-29 分享至: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是:

       1.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2.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3.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4.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5.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6.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7.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8.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中共十八大以来,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重大战略高度考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和动员令,从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破题,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从中央做起,既抓思想引导、又抓行为规范、严格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形成高压态势。各地和所有国有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具体细化措施。这一切,赢得了普罗大众的衷心拥护。新时代十余年来,中央八项规定已深入党心民心。

       自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实施至2022年1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已连续110个月发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到2022年10月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9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9.7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9万人。

       八项规定出台初衷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领导阶层作风的约束,其行文本意的作用范围起初仅限于中共中央政治局。但在中央政治局特别是习近平同志身体力行的带动下,更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中共对全党全国的管控力和影响力以及包括中共各级官员在内的最广大民众的拥戴力,八项规定极为迅速、全面、彻底地成为中国上下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动指南,成为新时代改变全社会风气的“定海神针”,并将持续不断地影响未来之中国。从更高更长远的视角看,八项规定不仅仅在当前改变着官风民风,改变着中国数千年遗留的一些不良风俗习惯,更将成为中国执政党革故鼎新,推动中国政府治理迈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正如中纪委在八项规定十周年之际发布《十周年再出发》文章所言,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局,解决了管党治党“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窃以为,八项规定对中国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八项规定弘扬执政党优良作风
       
      (一)中纪委杠鼎之下立奇功
       作为中共的纪律检查机构,十八大前,无论哪一个领导人乃至领袖人物担任中纪委书记,其在党纪监督方面的表现均可概括为不温不火,循规蹈矩。所谓不温不火,既要对党内在遵循中央特别是党的领袖要求、执行党的决定方面不折不扣,也往往对一些看似无伤大雅、不影响大局的具体人违纪违规事项不闻不问(除非有真凭实据的实名举报);所谓循规蹈矩,一般同级纪委均听命于同级党委,纪委书记从属于党委书记,在党委领导下执行党委(实则是党委书记)决定。

       十八大上,王岐山当选为中纪委书记。凭借他个人与众不同的胆识以及处理高难度政治事件的智慧,在与党中央高层高度统一的价值观与执政理念的指引下,王岐山以他及其领导的纪检团队对中国政治生态、社会民生的准确把握,动员其麾下数十万纪检干事(2012年底数据为81万),将八项规定从纸面上的决定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这种十分精妙、颇具儒家治国精髓的方法,通过对几乎覆盖全中国的党的机构一个个十分具体的雷厉风行的执纪行动,将八项规定的执行与影响力延伸到国家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中纪委这个中国最大的监督机构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中立下了其他任何组织机构、任何执法执纪机构无可替代的第一奇功。

       (二)监督执纪新手段形成高压态势
       1.充分运用党内思想教育活动,和风细雨、温婉可控地传输八项规定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通过组织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党内思想教育活动,以县处级以上干部为主要对象,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政理念、廉洁奉献等与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密切相关,但往往不被人关注、不受人重视的“软约束”入手,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持续不断、锲而不舍地在全党灌输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民族所推崇的儒家治国与“平天下”的理念和价值观,并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与八项规定的具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摈弃了共产党历史上曾经使用的“党内残酷的路线斗争”方式,代之以大会宣讲、集体学习、民主生活会等为党内绝大多数共同接受的方式,苦口婆心规劝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从八项规定开始,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崇高追求,切实为民服务。

       2.借力巡视组的“尚方宝剑”,剑指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言行
       巡视监督在中国历史悠久,汉武帝时有“刺史出巡”,唐朝有御史台“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明清有“八府巡按”。我们党成立以来, 1928年和1931年两次制定巡视条例,并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完善巡视制度,到十七大把巡视写入党章,再到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渐趋成熟并焕发新时代活力,既有一以贯之的历史传承,又有守正创新的时代创造。这种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惩腐防败方法绵延数千年,充分证明它的有效性,也说明它具有群众基础、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原创的国家治理重器和政治文明成果。

       党中央通过建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设立巡视机构、委派巡视组等方式,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不断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发挥巡视的三个作用:震慑、遏制、治本,并明确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情况作为巡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1)巡视的震慑作用,首先体现在巡视所明确的职责定位上,即巡视内容不再是以往的宽泛无边、面面俱到,而是要按照从严治党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以善于发现问题、发挥震慑力作为主要任务,着力发现反腐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干部选任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巡视的震慑作用,还体现在巡视直接受中央和省区市党委的领导,权威性、独立性强,能够摆脱各种干扰,主动出击,而且方式灵活,行动迅速,手段健全,具有其他监督方式所没有的突出优势。

       (2)巡视的遏制作用,更直接的是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实行分门别类,一件一移交,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通过对普遍存在问题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进行及早教育提醒,通过“抓早抓小”,实现了对干部的关心爱护,抑制了腐败滋长的势头。

       (3)巡视的治本作用,表现为对巡视所发现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必须根据巡视条例规定,按照整改要求制定大量的整改制度和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强化制度执行,确保制度执行到位、整改落实到位,并进行回访督查,从而有效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3.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从法律上和组织上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3省市试点设立监察委员会,作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自此开始,国家提升监察机构地位,整合各方面反腐败的资源和力量,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决定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将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并入国家监察委员会(与中纪委合署办公)。主要职责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维护宪法法律,对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负责组织协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等。从上述职责描述可见,改革后的中央监督机构,反腐是其主业,但也兼具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查处职责。

       4.建立健全信息化时代的监督体系
       2020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列举了五种举报方式:一是向纪检监察机关邮寄信件反映;二是到纪检监察机关指定的接待场所当面反映;三是拨打纪检监察机关检举控告电话反映;四是向纪检监察机关的检举控告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等网络举报受理平台发送电子材料反映;五是通过纪检监察机关设立的其他渠道(比如举报信箱、纪检监察人员联系方式等)反映。这五种举报方式,既有传统的信件与面见举报,更提倡运用现代化信息传递渠道,大大扩展了对违纪违法监督的范围,提升了信息沟通与快速处置的效率。

       (三)经济基础与社会舆论强力支撑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已经从短缺经济、贫穷社会过渡到小康现代,社会经济秩序越来越理性化、规范化,以众多中产阶级和企业家为代表的社会中坚阶层追求法理法治社会的意识越来越浓厚,改革开放之初各种非理性、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也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空间,全社会从摆脱贫困的挣扎之中走了出来,更希望建立健康的营商、政商关系,为实施八项规定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长期艰难过程中,作为参与社会经济转型的普通参与者,企业家、大多数政府官员以及绝大多数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对过渡时期种种弊端深恶痛绝。凡此种种,是中国发展到新阶段全社会对执政党健康作风的新呼唤,也是包括执政党在内的全社会精英对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经济生态的内在需求。八项规定可谓适逢其时。

       二、八项规定规范政府施政行为
       按照习近平“党管一切”和从严治党的施政思想,在大造反腐倡廉舆论的同时,中共高层认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再好的理念、再严格的制度,都可能是过眼云烟。因此,中共首先从思想教育和组织架构两方面完善八项规定落地生根的基础保障,从而完成了从严治党旗帜下,政府施政思想的一次世纪洗礼。

       一是通过不断开展的党内思想教育活动,在不搞所谓的“阶级斗争”、不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这一基本约束之下,通过群众路线教育、不忘初心等一个接一个的党内思想教育活动,不断地向全党(主要是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代表的骨干)灌输反腐倡廉的思想理念,并将八项规定的要义精髓融汇于思想教育之中,形成强大的思想观念约束,逐步打造了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思想先行”的舆论环境。

       二是按照党管一切的要求,明确各级党组织第一书记是反腐倡廉的第一责任人并授权于党委书记。除了保证原有的党委书记在党政机关的一把手地位外,更以实实在在的体制机制变革,为党委书记履行反腐倡廉第一责任提供权力保障和责任担当。以国有企业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党内规章制度和国有企业公司章程的调整,以党委对重大事项实行前置研究讨论的程序性制度规定、党委(党组)书记与董事长职务“一肩挑”等实实在在的体制安排,使党委书记真正掌握了重大事项决策权,彻底改变了过去国企中以经济管理为中心,党的领导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也随之成为各级党委不可或缺的日常“作业”。

       三是整合各方面反腐倡廉的资源和力量,设立监察委员会,开展一轮又一轮的巡视巡察,将制度性日常监督与暴风骤雨式巡视监督有机结合,常态化落实八项规定要求。中共中央从顶层设计高度调整思路,将各级党的纪律检查机构通过设立各级政府的监察委员会并合署办公的方式,融入政府监管之中,使执纪行为更为全面,更具法律约束力。

       四是将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的作用与干部群众的监督作用紧密结合,借力于现代化信息技术,设置举报热线、信箱,鼓励通过微博、微信举报,构建起全方位、全天候的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网。在极具威慑力的中纪委纪检监督作用下,各级纪检机关一改过去不温不火的监督行为,雷厉风行地狠抓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十余年的干部教育与不打折扣的严肃执纪,可以看到,各级政府工作作风发生了极为深刻的转变,小到公民办事“只跑一次”的程序性要求,大到政策法规出台前的民意测评,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督促下,各级政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已不再是口号而更多地变成可以用八项规定精神来衡量检验的具体行动。

       三、八项规定净化政治生态
       整顿贪腐,改进党的作风,是八项规定的直接目的。八项规定的各项具体内容对改革开放以来滋生的贪腐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恶劣的“官场生态”和干部队伍中形形色色的“官场习气”都逐步形成了高压态势,并从组织机构、组织路线等与干部队伍建设、选人用人相关的各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首先是高居政治局常委的高官落马,省部级高官接连被查,纪律和法律的威慑力对纯洁干部队伍和官员生态起到了引领和“划红线”的作用。

       其次是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逐步弱化了“一把手”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干部队伍的选人用人问题提出意见,批评那种单纯以年龄划线、为满足班子成员组成比例超规格提拔干部的做法,而多次论述干部扎根基层、从基层提拔干部的选人用人思路,对于干部选拔的标准和导向进行了重构。2013 年6 月28 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20字好干部形象: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20 个字,勾勒出了一名党员干部应当做到的基本要求,也呼应了人民群众对于好党员、好干部的要求。群众认可、民意拥戴成为干部晋升的重要基础,

       其三,八项规定既是标志,也是灯塔,它竖立在那里,就给党员干部树立了一个标杆,党员干部时刻以八项规定为准绳衡量自己的言行举止、日常习惯。经过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的洗礼,干部队伍中着重于事业发展、着重于群众需要的人多了,琢磨国家和社会长远利益、发展方向的人也多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被遏制了,干部队伍的生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最为显著的是下级干部对其上级的依附性显著降低,选人用人的风气和状况明显好转(比如我所亲见地处四川的东方电气集团多位领导被中央提拔重用到四川以外多个央企担任一把手)。

       四、八项规定净涤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八项规定这十余年,在净化、洗涤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从请客送礼开始规范国企经营行为
       对于国有单位特别是承担市场交易职能的企业,在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同时,明确提出以符合八项规定精神的接待制度来规范接待行为,从而形成“迎来送往有制度,吃饭喝酒有规矩”的约束机制,有效遏止了经营活动中大吃大喝的奢靡之风、享乐主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有单位相关工作人员“饮酒之苦、接待之累”,客观上是对国企接待人员的一次“解放”,受到绝大多数国有单位工作人员的欢迎。

       (二)从小节入手根治国有单位贪腐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工具,但也滋生了利益输送等贪腐副产物,尤其以采购领域为甚。各级巡视在推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有关要求的同时,将招标采购领域的不正之风作为巡视督查的重要内容,针对招标策划到采购付款的全流程商务活动,分别在各关键环节开展系列招标采购专项整治活动,发现并惩治了大量行贿受贿、利益输送行为,净化了国有单位在招标采购领域的商业行为,成为源头治贪的经典。

       (三)以国企为典范净化社会经济行为
       八项规定对各级各类领导人员在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使长期以来国有单位缺乏职务消费“上限”的状况发生根本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形成的公车私用、豪华办公以及超标准发放节日福利、随意收受礼金(礼品卡)等行为得到了遏制,由小及大,社会大众深恶痛绝的索贿受贿行为受到了抑止,国有单位经济行为的规范性进一步延伸至民企,整个社会经济交往行为逐步规范,社会交易成本显著下降。

       反观上述推进八项规定精神在国有单位贯彻落实的举措,可以看到八项规定十年来生根发芽开花的总体趋势:循序渐进,由小到大,自外及里,最终波及核心利益,触及人的灵魂,极为有效地净化着参与市场经济的各主体的商业行为,为未来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五、八项规定深刻影响民风民俗
       (一)被“污染”的民风民俗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起来,一方面,生活的富足让中国人解决了数千年来梦寐以求的温饱,中国人已经过上小康的日子,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则过上了令人艳羡的生活,“勤俭”这个支撑了中国几千年的词,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淡出,“艰苦朴素”在某些场合,甚至成为取笑的对象和戏谑的语言;另一方面,人们的排场越来越大,面子越摆越足,“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讲求名牌、大牌,注重视觉效果、外在包装,错位的消费观念,导致浪费习气、奢靡之风盛行。这股风吹进了党政机关,“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铺张”“会所中的歪风”等等,大多数与这股习气有关。党政机关的行为又带动了社会风气,一段时间,浪费风、奢侈风、拜金风在中华大地盛行,“简朴”之风似乎离中国人越来越远了。

       节日和庆典,是最能反映中国社会民俗的两大窗口。但是在生活中,这些节日逐渐变了味道。送不送礼,成为很多人这些节日首先甚至唯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人也借此敛财,一些单位借此大发福利。一些地方的民间习俗,也成为讲排场的方式。有的地方来了贵客要杀猪,所以只要上级来检查,或者兄弟单位来考察,都要杀猪,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给人民群众也带来了负担。有的地方用美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所以高档白酒堂而皇之地上了公务接待的餐桌。凡此种种,都逐渐成为腐败的新形式,人民群众不高兴,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受到了破坏。
       
       (二)八项规定净化民风民俗
       八项规定对民风民俗的影响潜移默化,并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开始,逐步向党的各级组织、国家机关、国企央企渗透,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党政机关、政府官员遵循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引领社会去奢侈化;二是八项规定精神引导社会交往规范化透明化;三是八项规定精神倡导健康的人际交往。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浪费现象受到了遏制,用公款和公权讲吃喝、讲排场的现象受到了遏制,逢年过节送礼发钱的少了,节日的家庭气氛、朋友气氛浓了,各种不正常的、变了味的待客之道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方、朴素、得体的礼仪。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由于减少了金钱物质往来,更加单纯了。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的实践表明,中国优良民风民俗将回归,在中国恢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建立适合现代社会发展水平和道德水准的民风民俗已指日可待。

       (三)八项规定改善了官民关系
       过去,部分党员干部掌握权力,却往往化公为私,一些党员干部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及亲友谋取私利,将“权力变现”。很多基层党员干部,一没有直接收取贿赂或贪污,二没有足够的权力捞取政绩,但在住房、就医、子女入学入托、亲友工作或经商等问题上,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拿人民赋予的权力给自己谋福利、做交易。这些以权谋私的现象和行为,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办事托门路、找关系,成了很多人的一种思维定势。而人民群众受到崇官文化的影响,思考问题总是从官本位出发,把官的地位看得很高。错位的官民关系,增加了对权力的崇拜,也模糊了权力的公私界限,甚至被部分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八项规定为扭转这种错位的官民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八项规定的直接目的是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贴近群众,取消了行车开道、考察封路等常见的“官架子”,打破了过去分割干群关系的不合理障碍。

       其次,八项规定要求党员干部转作风,管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十九大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重新确立了人民群众的首要地位。

       第三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一大批腐败分子被严惩,有力地震慑了腐败,“官气”得到了有效压制,滋生腐败的土壤正在被铲除。八项规定明白地告诉老百姓,领导干部职务再高、权力再大,也应受到党纪国法的制约,从而祛除了官员身上的权力光环,让人民群众不再畏惧权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一副对联,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官民关系:“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结语:八项规定必将造就一个崭新的中国社会。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启执政新时代的里程碑。八项规定虽然不能解决中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全部问题,但以一名普通百姓的眼光可以清晰地看到,身边的公款吃喝玩乐少了,公车私用少了,铺张浪费少了,请客送礼少了,官民关系、同志关系纯洁了,奋斗精神增强了……这些身边悄然发生的变化,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水滴石穿”的巨大威力。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八项规定所倡导和力行的廉洁之风必将造就一个具有更高级文明生态的崭新中国社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投稿须知